【飼主常見問題】鼻胃管與食道胃管差異比較|更有效率與安心的毛孩餵食選擇

前言:

在照顧生病或手術後的毛孩過程中,若牠們因為食慾不振、疼痛或其他健康問題而無法自主進食,飼主往往必須花上數小時餵食,卻常常事倍功半,導致毛孩營養補充不足、康復速度變慢。這時,「鼻胃管」或「食道胃管」便是協助毛孩穩定攝取營養的好幫手。

我們想寫這篇文章,是因為不少飼主在得知需要幫毛孩裝設餵食管(feeding tube)時,心中常浮現兩大疑問:
➤ 毛孩裝了鼻胃管或食道胃管,會不會很痛、很不舒服?
➤ 使用這些餵食方式,真的能更快速、更有效率嗎?

我們可以理解飼主們的擔憂,思考後,決定特別整理了這份比較表,說明「鼻胃管」與「食道胃管」各自的特性與差異。希望透過清楚的說明,能解答您心中的疑惑,讓您在毛孩療癒路上,多一分信心與安心。

鼻胃管與食道胃管的特性/差異比較表

項目 鼻胃管|Nasogastric Tube, NG-tube 食道胃管|Esophageal Feeding Tube, E-tube
使用時間長短 適用於短期的營養補充(約一週) 適用於中長期的營養補充(數天到數週,有時甚至數月)
使用時機 • 毛孩因生病、術後恢復期或其他情況,導致短期間無法進食的狀況。
例如:術後所需的暫時營養補充,或是急性病狀下,需要快速補充營養。
• 只能輕度鎮定,無法麻醉的虛弱貓狗。
• 無法進食、吞嚥困難。
• 口腔、食道、咽喉部有創傷/疾病。
• 厭食、無食慾、拒絕進食。
• 適合持續性&均衡的營養補充。
插管方式 將毛孩輕度鎮定*後,從鼻孔放入,經咽喉放入食道。
最後會灌生理食鹽水確認是否有成功安裝到食道中。
*輕度鎮定——透過肌肉/靜脈注射鎮定劑,使毛孩進入鎮定的狀態。
將毛孩麻醉後(蓋荳採取平衡式麻醉),在脖子左側開洞,放入食道胃管。
*平衡式麻醉:依照最適合個體當下身體狀態的氣體或液體麻醉搭配使用。
插管期間的維護 需每日檢查固定情況,避免滑脫或堵塞。 • 需定期清潔傷口,觀察 是否有感染徵兆。
• 頻率一天約1-2次,每次大約10-15分鐘可完成。
優點 • 可輕度鎮定安裝。
• 侵入性較小。
• 隨時可移除。
• 耐受性高(材質較佳,可用較久)。
• 管徑較寬大(相較於鼻胃管),可餵食高營養濃度配方,較容易在短時間內讓毛孩獲取每天需要的食物攝取量。
• 飼主較好維護與灌食,並防止感染或管 道堵塞。
• 相對於鼻胃管,它在灌食過程中較不容易 被毛孩拉出或移位。
• 食道胃管安裝後,毛孩的日常活動較不受 影響。
• 食道的神經較少,使用期間,毛孩的異 物感較輕。
缺點 • 使用時間較短,不適合需要長期營養支持的毛孩。
• 如果毛孩不配合,管道容易會滑落或移位,導致無法持續使用。
• 管徑較小,只能餵食「純流質」的食物,並且比較難一次就灌食到每日應食入的攝取量。
• 能灌食的量少,容易堵塞。
• 營養補充全面性&均衡度比食道胃管少 (長時間不是那麼均衡的飲食,還是會造成動物健康上的問題)。
• 異物感重,容易因為毛孩打個噴嚏就掉 了。
• 需要全身麻醉來安裝,且安裝過程較為侵入性。
• (傷口結痂之前)傷口周圍需要清理照護。
費用 費用較為便宜。
原因:不需要麻醉且可以短期使用。
費用較鼻胃管高。
原因:涉及麻醉流程和更長時間的護理,管材較好,成本較高。
移除方式 由獸醫師拆除,恢復期較短。 須裝好至少3-5天,並經由獸醫師評估及觀察傷口癒合情況後才可移除。
實際案例 貓咪手術後住院,無法自主進食。
醫療團隊裝上鼻胃管後,在10~15分鐘內完成餵食。
貓咪因病食慾不振,飼主平常需花1~2小時餵食。
裝上食道胃管之後,飼主在10~15分鐘內完成餵食。

*餵食管的種類多元,本篇僅挑選較常使用的「鼻胃管」與「食道胃管」說明。

*貓咪與狗狗使用這兩種餵食管的方式相同,本篇只是剛好採用案例都是貓咪而已喔。


Categories: 飼主常見問題

Tags: 鼻胃管、食道胃管


Next
Next

【蓋荳病例分享】狗狗胰島素瘤病徵與治療——狗狗全身無力原來是因為低血糖